作者:睿妈
儿子贪恋网络,只因母亲责骂了几句,年仅12岁的儿子喝农药自杀了;
学习成绩一向优异的女儿,只因老师批评了几句,就跳楼自杀了……
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这种令人痛心的新闻,也一直抱着侥幸心理,觉得这种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。殊不知,孩子的这种行为,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。
其实,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父母对他的抚养方式,所以,在孩子12岁以前,父母千万不要错过了这3个教育孩子的最佳时点。
3岁的孩子,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,对所有事物都要刨根问底儿,也正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产生了兴趣,才会愿意去观察、询问,以求理解。
所以,当我们在面对孩子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时,一定要多点耐心,自己能解释的就尽量解释给孩子听,自己不懂的,就直接告诉孩子:“这个问题妈妈也不太了解,你可以去问问爸爸,如果爸爸也不知道的话,妈妈就去书里给你找答案。”总之,不要打消了孩子爱问问题的好奇心和积极性。
平时,家长也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,如果你发现孩子对球状的东西爱不释手,那不妨开发一下孩子对球类运动的兴趣;如果你发现孩子喜欢搭积木、玩拼图,那不妨开发一下孩子对建筑方面的兴趣……
当孩子表现进步时,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赞美和鼓励,不要凭个人的想法去判断孩子兴趣的好坏,而是积极的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。
另外,3岁也是孩子智力发育的高峰期。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想要模仿和竞争,那妈妈们不如“利用”孩子的这一特性,将生活中一些好的方方面面展现给孩子,让孩子学到的都是好东西。
比如,孩子有时候不好好吃饭,把食物撒的到处都是,你命令他好好吃根本没用,倒不如说:“我们比赛看谁吃饭吃的干净,”孩子听了,就会激发起他的“斗志”,心甘情愿的好好吃饭了;再比如,孩子不好好走路,非要妈妈抱,与其对孩子发脾气说:“你爱走不走”,倒不如说:“我们比赛看谁先走到前面好不好。”孩子听完就会充满斗志的往前冲了。
教育孩子,不要硬塞给他知识,而是利用一下巧思,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才行。
比如,当你刷完牙的时候,故意露出牙齿说道:“哎呀,牙齿现在干干净净了,嘴巴里再也没有小虫子了,又可以开开心心吃东西了。”孩子一听,不刷牙会有小虫子?得刷完牙才能吃东西?那他自然就愿意刷了。
3岁的孩子,不要求他能学到多少东西,重要的是提起他想学的兴趣。
6岁,是孩子一个比较尴尬的年龄,因为在孩子当中,这算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年龄阶段了,可偏偏他们会十分没有安全感,因此表现的会很孩子气。
孩子可能四五岁的时候,还很乐意去学校,可他现在会为了不去上学而哭闹;
以前到了晚上就会乖乖睡觉,可现在的他,能一个晚上折腾六七次,就是不肯入睡;
曾经吃饭很香的他,现在却磨磨蹭蹭,不好好吃饭……
很多家长会很奇怪,明明孩子又长大了一点,可为什么却越来越不懂事了呢?这都是因为6岁的孩子内心太敏感了,他也不想要当一个坏孩子,他也渴望能做好,做到最好,赢得第一,想要得到喜爱、得到夸奖。可是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,因此,才总是会遭遇失败。
这样脆弱敏感的孩子,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更加细腻的理解和呵护。孩子做不好什么事时,记得要先鼓励孩子一下;孩子有了一点进步时,记得不要吝惜你的赞美。一个孩子的行为和表现越是不值得夸奖和嘉许,他越是渴望和需要你的夸奖与嘉许。因此,越是在六岁艰难之中挣扎得厉害的孩子,越是需要你一而再,再而三地保证,你爱他。
12岁的孩子,心理开始发生变化,他们不再那么依赖父母,开始变得有些不让人理解,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。
很多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,所以往往会做出一些让孩子方案的事情来,比如:追问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;偷翻孩子书包,甚至偷看孩子日记……这样做的后果是,孩子对父母完全关闭了心门,再也不愿意相信父母了。
家长要做的,就是尊重孩子,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权利。不要总是以命令的口吻说:“你要这样做!”通常会得到孩子更加叛逆的结果;不妨换一种语气:“你想怎么做呢?”把选择权交回给孩子,让他自己选择。
比如说,孩子数学学不好,很多父母只知道说:“平时在数学上多下点功夫。”孩子听完根本不会走心的。
不妨改成这样:“妈妈以前数学也很差的,不过妈妈是一有空就去向老师请教,或者问懂的同学,后来就觉得数学也没那么难嘛。那你打算怎么学好你的数学呢?”
像这样,把选择权交给孩子,让他思考过后做出选择,以此来激发孩子的自尊心。等孩子努力想出结果后,别忘了支持一下孩子:“这个办法真不错,妈妈怎么没想到?你太棒了!”借由这种方式,孩子就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了。